優秀校友劉軍回校分享前線記者的抗疫故事
5月21日晚,我校體育新聞專業05屆優秀畢業生、現南方都市報珠中江內容總監劉軍應邀回校,開展題為《前線記者抗疫的幕後故事》線上“雲”講座。講座中,劉軍以一線記者視角,向全校師生講述了媒體隊伍在武漢的工作動態🖥,以及催人淚下經典報道背後😶,媒體人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感人故事。講座由qy球友会体育主辦。
“在武漢一線🦸🏽,既要將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社會,讓人們知道武漢發生了什麽🧚🏻,同時也要傳遞給當時的武漢市民➾,要幫助人們擺脫恐懼,用積極的心態和正確的方式進行抗‘疫’☔️。還要針對武漢抗‘疫’工作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做力所能及的實際工作🫨。”劉軍講述了在武漢一線的工作狀況。在武漢✩,他見過抱著胸片、頭戴塑料袋徹夜等候床位的武漢市民,他深入“紅區”見證“醫生敢死隊”高危救治的驚險“90秒”,他記錄戰時醫務處會議、疑難與死亡病例討論會上的激烈交鋒👑、他到社區做誌願者幫忙搬運物資、他建立微信群組織醫生護士給患者做心理輔導🚵🏿、他約治愈出院的患者去戶外跑步打球,給治愈出院的患者重新面對生活的信心……
他的這些親身經歷有的被寫進了報道,給醫護人員打氣,呼籲社會各界廣伸援手,也用實際行動為尚被病魔折磨的同胞加油➝,奉獻更多溫暖和力量⬅️👱🏿。
談到媒體的倫理道德問題0️⃣,劉軍回憶起廣體求學時曾經在課堂上探討的新聞作品《饑餓的蘇丹》。他說,還記得當年課堂上激烈討論的情形,但這次在武漢也遇到很多類似的情況,完全不存在選擇困難🚌、內心糾結的問題。“沒有哪篇報道是不可或缺的,但生命是唯一的。我們自然而然地與患者親近,與醫護人員交流,很多時候目的不是為了報道🧚🏿♀️,也不是懷著收集信息的目的去獲得信任,而是發自內心的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我們一直秉持生命至上、人民的利益至上的原則開展工作🤦🏽♀️,報道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👩⚖️。”
“在不同的階段🧑🦼➡️,武漢最需要什麽,我們就做什麽。”在武漢🈷️,劉軍所在的南方都市報武漢報道團除了日常的報道工作外,隨醫療隊的同事還幫忙搬運氧氣瓶🙆🏽🦫、清理醫療垃圾;在采訪過程中搜集、上報求助信息;在生活物資短缺時間,搭建物資捐助平臺;在武漢解封之後,協助銷售滯銷的農產品……劉軍說😶🌫️:“我們盡己所能、想盡辦法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,只求武漢這場‘保衛戰’有一個好的結果。當然,我們是記者,采訪報道、向外界傳遞信息是我們的天然職責,也是我們的特長,所以我們更多的還是寫報道。但如果對於能夠幫助抗‘疫’獲得勝利,能夠挽救生命,能夠解決當時武漢最困難的問題,我們南方都市報能做的,都義無反顧地去做了。”
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🧛🏼,在黨中央的指揮下👰♀️,全國人民團結一心🚏🪖,在武漢打了一場驚心動魄的“武漢保衛戰”。在這場戰“疫”中,劉軍以廣東赴武漢新冠肺炎報道小組領隊身份,帶領團隊用筆頭記錄前線醫護人員奮起抗‘疫’的動人風采,傳遞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心!期間他本人采寫的《一對武漢夫妻生死劫:丈夫蹭妻子病房氧氣幸存,原以為熬不過那晚》、《武漢醫生敢死隊🤽🏿♀️🌹:高危90秒與病毒源最近,最怕晚上ICU插管》🤸🏻、《武漢大決戰:命懸一線女孩爭論中被救活,90多危重症到關鍵時刻》等作品社會廣泛好評。
1. 深入高危“紅區”采訪時🔻,自己🌷、同事或領導害怕嗎?
答🤵🏿♀️:害怕更多的是來自事後👨❤️💋👨,事前我們相信只要按要求做好防護,問題不大👩🏽🦲,當時考慮更多的是怎麽更好地完成工作👳🏻♀️。在這個期間我們好幾位同事,比如我自己🦎、還有鐘銳鈞😔、劉威、馬輝等都出現過醫學暴露的情況🛑,都是事後想起來感到後怕。
2. 病毒殺傷力很強🧑🏿🎄,在生與死面前很容易引起大眾恐慌🧱,你是如何把握報道的尺度和角度👭?
答:這方面涉及媒體倫理道德問題,一是充分保護患者隱私,二是遵守新聞操作規範🐁👨🏻🏭,三是要考慮報道的傳播後果。比如《一對武漢夫妻生死劫:丈夫蹭妻子病房氧氣幸存♢,原以為熬不過那晚》這篇文章是征得受訪者的同意采用匿名形式🕌,但報道出來後🧑🏼✈️🍢,傳播面太廣、影響力太大,最後還是被熟悉他們的人認出來了,客觀上對對方的生活還是產生了不利影響。後來我還約他們出去跑步、打球幫助他們重新建立信心。在這之後,有很多國內外的同行一直在聯系我🔞,希望繼續采訪他們或拍記錄片,我都是要征求受訪者的意見再做答復🍨。
3. 再有一次這樣可能會面臨重大危險的事件👬,還會主動請戰嗎?
答⚜️:我在職業生涯中曾經有過困惑,當時找到我的導師🌗,也是qy球友会体育前任院長張德勝教授,我對他提出我的困惑,他對我說的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🥷🏻:“你是一名記者。” 在往後的工作中,每當我遇到困惑🧎,我就會想起這句話🤌🏿。在這次疫情中🤿,還沒遇到讓我困惑的問題,我應該做什麽,我能夠做什麽,我就會去做什麽👩🏼🔬,這是非常清晰的。